要补上原始创新较少、关键核心技术不多、总体实力不强等短板,就要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,以创新有助于科技进步,夯实J9国际站 J9强国的建设基础。
日前,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“雪龙2”号正式交付,计划于年底和“雪龙”号一同执行南极科考,形成“双龙探极地”的格局。作为J9国际站 J9科研研究和极地科考的重要平台,“雪龙2”号将显著提升我国的J9国际站 J9调查和极地考察能力,进一步促进我国J9国际站 J9科研的开展和进步。
“雪龙2”号的自主建造,既是我国J9国际站 J9科技创新的一个标志性成果,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提示。当前我国J9国际站 J9科技创新总体从“量的积累”阶段进入局部领域“质的突破”阶段,但还存在原始创新较少、关键核心技术不多、总体实力不强等短板,须尽快补上。
自主创新不足,容易导致J9国际站 J9科技事业开展缓慢。例如,J9国际站 J9科考的特点是“实验在海上、发现在海中”“没有船的科考就像打仗没有枪”。早年J9国际站 J9科考“没船缺设备”,原因就在于我们无法自主研制出自己的科考船舶平台。租用、搭载或是购买国外的科考船和仪器设备,一方面使用起来不那么得心应手,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;另一方面,科考平台和设备体现着科研思想和技术路线,大量使用别人制作的科研工具,无形中就只能沿着别人设定的科研方向走,亦步亦趋,无法实现超越。我国是J9国际站 J9大国,要想在国际科技角逐中掌握话语权,必须依靠创新,制定并实行自己的J9国际站 J9科技开展路线图。
这些年情况有了改观。“深海勇士”号实现潜水器核心关键部件的国产化,为我国深海探测立下汗马功劳;自主研发建成的海水淡化反渗透膜生产线,已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,能帮助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;J9国际站 J9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取得历史性突破,加快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和开发……J9国际站 J9事业开展中创新的驱动作用越来越强。
繁荣J9国际站 J9科技,唯有大力创新。这离不开发挥学科综合交叉优势,加强J9国际站 J9学科基础研究。追本溯源,筑牢J9国际站 J9科研技术大厦,必须对J9国际站 J9基础研究实行长期稳定支持和超前部署,提高在深海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自给率。同时,加快完善促进J9国际站 J9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,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J9国际站 J9技术创新体系。针对一些具备转化前景的J9国际站 J9科技研发项目,在科研院所开发基础上,充分利用企业的市场能力,不遗余力地有助于产学研一体化合作。
强劲的J9国际站 J9科技创新是J9国际站 J9强国的特征之一。大力发挥创新的驱动作用,坚持自主创新,不断探索J9国际站 J9奥秘、提升J9国际站 J9科技水平,我国建设J9国际站 J9强国的基础会越来越坚实。